《河北师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足者”的向阳而生

摘要:  河北作家赵海萍近些年的题材倾向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新生派青年作家孙频的创作。如果说看孙频的小说感受到的是“不足者”生活的“苍凉”,以使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刺激,那么,赵海萍的创作给人的感觉更像是黑暗中出现的一束淡淡阳光,虽然微弱,却也不乏温暖。  生活贫困的爷爷奶奶,心疼儿子儿媳在城市里过着心酸、屈辱的生活,宁可忍受风寒也舍不得烧掉儿子花血汗钱买来的黑炭。他们一心想着得了红斑狼疮却无力治疗的小孙子“臭臭”,老两口各处为孩子的病寻找土方,就是为了可以减轻孩子们生活上的负担。他们舍不得自己活泼可爱的孙子,也舍不得已经在失业贫困中挣扎的儿子再为此陷入深渊。他们只想捉到一条狗,炼出“狗油”解救出正在“死亡线”挣扎的儿子一家。“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能够为孩子的未来出谋划策的父母自然值得敬佩,但是能够体贴孩子们的痛苦,拼尽自己微薄力量也要为孩子“雪中送炭”的拳拳爱子之心更让人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无私和伟大。我们常说人生在世,能够为自己提供全心全意关爱的就是父母。《狗油,狗油》这篇小说就是通过“不足者”的视角,让我们感受到了能够穿破生活阴暗云层的那种坚忍纯洁的亲子之爱。  如果小说最终让爷爷奶奶顺利抓住小狗,炼出狗油,那么文章感人的力度,或许会因为老人迫于无奈的最后“残忍”而减色不少。《狗油,狗油》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亲子之爱后面植入了“人性”的光辉。  爷爷和奶奶为谁杀狗的争执,侧面反应了在两个老人心里,不忍心为救助孙子的生命而牺牲掉另一个“无辜”的小生命。老两口像“亲孙子一样照料着它”,并不仅仅是出于他能救孩子性命的目的,而是真心将这条小狗看作是自己悲惨生活的慰藉。小说中插叙了老两口曾经养狗的一段往事,当年打狗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老两口为了保住自己家土狗“木掀”的性命想尽办法,在“木掀”无法逃脱掉被杀的悲惨命运后,他们没有像其他村民那样直接一锅狗肉下肚,而是将陪伴他们多年的小狗“下葬”,他们“用清水一遍一遍冲洗它身上的血。之后,妻子用梳子细致地梳理好粘在一起的毛发。他们用一领崭新的席子裹住它把它葬在屋后的空地上。它是唯一一条避免了被扒皮吃肉的狗,是一条幸运的狗!”这些细节的展现,凸显了老两口的善良本性以及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多年之后,当他们再一次面对孙子的救命药“药仙儿”的时候,依然无法忽视掉作为一个生命,“药仙儿”在世界上存在的权利。他们实在对这种“以命换命”的做法感到于心不忍。他们无法为自私的目的而牺牲一条性命的做法找到合理的理由。在有狗之前他们愁的是没药救命,而“获狗”之后,他们又在两条生命之间陷入了两难的取舍。也正是这种两难困境,让读者看到了贫穷对人性的无可战胜。“穷凶极恶”看来并非是贫穷生活的唯一出路,只要亲子之爱、人性之光未灭,那么良善之心依旧是社会人生的主色。无论面对何种困境,无论身陷何种悲惨,只要不忘记作为“人”的尊严所在,生活就不会断绝人的希望。  小说最后,下乡义务医疗队的出现,解决了老两口的困境,孙子得到了很好的治疗,病情正在逐渐好转,儿子找到了新的工作。生活新的变化似乎就是对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人性的一种报答。

肉与灵:生而为人的弱者抉择

摘要:  小说《狗油,狗油》发表于《长江文艺》(2020年第3期),作家赵海萍以其独特的写作视角,争吵式对话自白,用极其简短的篇幅,把弱者的“肉与灵”的抉择横贯其中,内涵丰富而深刻,思考深邃而充满隐喻,可谓开拓了当代现实主义题材小说的新境界。“狗油”作为核心线索在文本中激荡游离,通过老夫妇的对话,不断碰撞出历史记忆和新的火花,这火花的周围弥漫着“肉”与“灵”的挣扎,这挣扎即是现实,更是隐喻,把过去———现在———将来三个层面融为一体,把生而为人的艰难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关于过去,在老年夫妇的对话里,他们曾被年轻时的饥饿温饱所困,“只知道没日没夜地去地里干活”,甚至和“狗”进行了对比,“狗们又有绝对对立的自主权,它们可以无拘无束、悠然自得地决定自己的生存状态、恋爱对象和交配权”。在极简叙述中可以窥见,即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老年夫妇也从未放弃为人之善良本心,保护被打之狗“木锨”,掩埋脆弱的狗之生命,对狗尚且如此,况且人乎。在善良与邪恶之间,他们选择坚守善良根本。  关于现在,老年夫妇似乎成为了留守老人,儿子远走他乡闯荡城市。在进城追逐物质财富还是坚守农村问题上,老年夫妇选择了以传统土地所代表的安平乐道生活,承担起抚养小孙子的重任。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他们更为倾向于固守原地、守望家园。  关于未来,老年夫妇内心徘徊挣扎,时刻遭受到精神焦虑,在儿子失业、杀狗救人问题上面临内心抉择,直到狗儿凭空消失、儿子新获工作,这些煎熬化作云烟飘散。他们“杀狗”与“救人”之间,徘徊犹豫,倾向求得两全。“狗油”作为一味药的存在更是值得玩味和咀嚼,像极了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被华小栓家人当成治病救人的良药。在这里,“狗油”就像一个母体,可以生发出无尽的意义,它可以被替换成“马油”“狗宝”“熊胆”等各式灵丹妙药。这“药”的背后充满着各种人生所需之物质、欲望等现实隐喻,它可以拯救世人于危难、救人于困境,给人以世俗的快乐。这种“物质”的快乐,在某些时刻总是面临内心灵魂深处的“抗拒”,左右着人类的“身体”和“灵魂”,矛盾永恒存在、难以调和。  小说中的老年夫妇并不是天然的“英雄”,可以拒绝一切外在的“诱惑”,而是活生生的,要关注衣食住行、儿女周遭的平凡民众。他们表现出了一种极为真实的焦虑摇摆和挣扎动摇,但最终还是内在的“灵魂”战胜了外在的“物欲”。  这种“肉”与“灵”的抉择方式,可称之为弱者生而为人的“柔性抉择”,充满了柔性的光辉和闪烁着一种智性的光芒,坚韧而不强烈,执着而不顽固,通透而不自闭。在某种意义上,正契合老子《道德经》所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

姜子牙

摘要:  姜子牙率领众神伐纣,赢得封神大战胜利,以为可以唤回世间安宁,天尊让他斩杀九尾狐妖,即刻就可封他为众神之长。姜子牙却在斩杀狐妖时,在其体内发现了一个无辜的生灵。天尊让他去北海反省,救一个人与救苍生孰轻孰重。  在人间,姜子牙看到了生灵涂炭、流离失所,各个团体之间彼此对立与仇视,狐族更是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人人都想拿狐狸耳朵领赏,姜子牙因此对苍生有了与天尊不一样的看法。  电影上映后,评价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指责电影特效很好,但剧情稍显薄弱,姜子牙怀疑天尊所作所为的合理性,谁能代表苍生,一个人是否是苍生,但是对苍生的描写少之又少。叫好的一方则认为,看电影不能看影片讲了什么,更应该看影片没讲什么。姜子牙为何在斩杀狐妖时开始犹豫,面对更高一级的标准,是否应该有自己的态度?姜子牙即使身经百战,他的神经依旧敏感鲜活,有自己的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面对生命,仍然抱着赤诚之心。他愿意自己去寻找真相,善恶的标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非是对权威的服从。  《姜子牙》是继《哪吒》之后的另外一部国产动漫电影,对它的批评与赞美将与《哪吒》一起,为后续国产动漫电影走向成熟提供更多的借鉴与思考。

我是山姆

摘要:  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山姆的女儿露西,尽管他很不熟练,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茁壮成长成一个漂亮的小女孩。这引起了当地教育官员的注意。当地教育官员希望露西能够被领养,到一个正常的家庭健康长大。  山姆不得不寻找律师为自己辩护,他找到了脾气火爆的律师丽塔为她辩护。  丽塔为山姆辩护时,从山姆身上发现了自己生活的真理。山姆虽然智力低下,但却有强大的爱别人的力量。山姆发现强大的丽塔也有不为人知的脆弱时,便坚定地要丽塔离开丈夫,并告诉她,她的儿子并不是在仇恨她,而是在等待她,等待与母亲玩耍。收养露西的家庭发现了露西的秘密,她每晚都会偷偷跑出去找山姆,山姆不得不一次次把睡梦中的露西抱回她的“新家”中。山姆与露西之间深厚的感情,令露西的继母感动,她愿意“归还”露西,山姆则认为她就是露西画上的“红色”,希望她可以继续做露西的母亲。  当山姆为自己的智力向露西道歉时,露西却为这样的父亲高兴,因为山姆可以有很多时间陪露西。这也是丽塔的儿子与丽塔疏远的原因,他渴望母亲的陪伴,只是用了错误的方式表达了想法。(

河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9777次访问,全刊已有1431772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