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足者”的向阳而生

   期次:第525期   作者:辛 玲   查看:127   

  河北作家赵海萍近些年的题材倾向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新生派青年作家孙频的创作。如果说看孙频的小说感受到的是“不足者”生活的“苍凉”,以使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刺激,那么,赵海萍的创作给人的感觉更像是黑暗中出现的一束淡淡阳光,虽然微弱,却也不乏温暖。
  生活贫困的爷爷奶奶,心疼儿子儿媳在城市里过着心酸、屈辱的生活,宁可忍受风寒也舍不得烧掉儿子花血汗钱买来的黑炭。他们一心想着得了红斑狼疮却无力治疗的小孙子“臭臭”,老两口各处为孩子的病寻找土方,就是为了可以减轻孩子们生活上的负担。他们舍不得自己活泼可爱的孙子,也舍不得已经在失业贫困中挣扎的儿子再为此陷入深渊。他们只想捉到一条狗,炼出“狗油”解救出正在“死亡线”挣扎的儿子一家。“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能够为孩子的未来出谋划策的父母自然值得敬佩,但是能够体贴孩子们的痛苦,拼尽自己微薄力量也要为孩子“雪中送炭”的拳拳爱子之心更让人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无私和伟大。我们常说人生在世,能够为自己提供全心全意关爱的就是父母。《狗油,狗油》这篇小说就是通过“不足者”的视角,让我们感受到了能够穿破生活阴暗云层的那种坚忍纯洁的亲子之爱。
  如果小说最终让爷爷奶奶顺利抓住小狗,炼出狗油,那么文章感人的力度,或许会因为老人迫于无奈的最后“残忍”而减色不少。《狗油,狗油》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亲子之爱后面植入了“人性”的光辉。
  爷爷和奶奶为谁杀狗的争执,侧面反应了在两个老人心里,不忍心为救助孙子的生命而牺牲掉另一个“无辜”的小生命。老两口像“亲孙子一样照料着它”,并不仅仅是出于他能救孩子性命的目的,而是真心将这条小狗看作是自己悲惨生活的慰藉。小说中插叙了老两口曾经养狗的一段往事,当年打狗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老两口为了保住自己家土狗“木掀”的性命想尽办法,在“木掀”无法逃脱掉被杀的悲惨命运后,他们没有像其他村民那样直接一锅狗肉下肚,而是将陪伴他们多年的小狗“下葬”,他们“用清水一遍一遍冲洗它身上的血。之后,妻子用梳子细致地梳理好粘在一起的毛发。他们用一领崭新的席子裹住它把它葬在屋后的空地上。它是唯一一条避免了被扒皮吃肉的狗,是一条幸运的狗!”这些细节的展现,凸显了老两口的善良本性以及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多年之后,当他们再一次面对孙子的救命药“药仙儿”的时候,依然无法忽视掉作为一个生命,“药仙儿”在世界上存在的权利。他们实在对这种“以命换命”的做法感到于心不忍。他们无法为自私的目的而牺牲一条性命的做法找到合理的理由。在有狗之前他们愁的是没药救命,而“获狗”之后,他们又在两条生命之间陷入了两难的取舍。也正是这种两难困境,让读者看到了贫穷对人性的无可战胜。“穷凶极恶”看来并非是贫穷生活的唯一出路,只要亲子之爱、人性之光未灭,那么良善之心依旧是社会人生的主色。无论面对何种困境,无论身陷何种悲惨,只要不忘记作为“人”的尊严所在,生活就不会断绝人的希望。
  小说最后,下乡义务医疗队的出现,解决了老两口的困境,孙子得到了很好的治疗,病情正在逐渐好转,儿子找到了新的工作。生活新的变化似乎就是对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人性的一种报答。

河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9962次访问,全刊已有1435336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