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莫让“盛宴”变“剩宴”

摘要: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对“粮食危机”的担忧,成了近来公众热议的话题之一。从南方部分地区遭遇洪灾到一些国家发布粮食出口禁令;从夏粮收储量下降到抵制粮食浪费成为全民共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关于粮食的诸多消息,常常引发舆论关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国无远虑,必有近忧。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国际国内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在此关头重提节约,实际上是为我们防范重大风险敲响了警钟。8月末,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主产区夏粮收购量出现下降。而与此同时,铺张浪费、大肆挥霍,以‘盛宴’开始,以‘剩宴’结束的现象仍然触目惊心,这样的反差令人心痛。在当前形势下,总书记再次提倡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相对于有形的粮食节约而言,更重要的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力量凝聚全民共识,号召大家共克时艰。  落实“厉行节约”的精神,需要一些刚性的制度约束,例如抵制婚丧事宜大操大办,坚决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杜绝浪费。还可以提倡食堂实行自助用餐或供应小份菜、半份菜,方便用餐人员适量选取。但厉行节约不能等同于“过度管制”,例如有饭店规定每桌菜品数应少于人数减一引起习惯单人或双人就餐的顾客反对,还有餐厅将适量点餐纳入服务员考核,顾客浪费将扣除服务员绩效等,这些做法实际上偏移了“节约”的指示,反而易引起人们不满。节约不能只在表面,要知道形式主义的节约根本无法解决浪费问题,却有可能破坏社会共识。新时代的节约绝不仅是一个碗、一个盘的干净,更应做到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实事求是,力求实效。  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厉行节约更应做好身边,做在日常。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勤俭节约的思想入脑入心,贯彻到我们的一言一行。积极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一起,牢固树立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观念,制止餐饮浪费、崇尚勤俭节约。对身边的铺张浪费之人、挥霍浪费行为勇敢说“不”。珍惜来之不易的资源,切实培养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良好习惯。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社会风尚,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如期实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厉行节约,抵制浪费,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对自己、对社会负责,莫让“盛宴”变“剩宴”。

多措并举厉行节约

摘要:  从古至今,人们每每谈起美德,都会将“勤俭节约”自然而然地放在第一梯队。勤俭节约不仅是孩童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谆谆教诲,还是治国中“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的制胜法宝。俭食节衣、勤行节源,在我们的生活中,节约涵盖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提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然而,浪费现象在社会中仍然屡见不鲜,其中,来自高校的浪费较为突出。据中国科学院实地调研报告显示: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 11.7%,而大型聚会浪费更高,达到惊人的38%。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生盒饭有三分之一会被扔掉。量化来看,以每个学生扔掉70克粮食为例,一日三餐则有210克食物会被浪费,若按一所高校2万人来计算,每所高校每天所浪费的食物就高达420万克。而一名成年人日摄入量大约为 400克粮食。也就是说,大学生每日浪费的粮食就可让一万多人填饱肚子。  同样,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浪费问题也不容小觑。据阿里数据统计,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学生依然喜欢集中购物,8月中旬菜鸟驿站包裹量超过平时四至五倍。据中国青年网统计,“双十一”当天,“衣帽服饰”成为大学生们的首选,占74.54%。而在如此庞大的数据背后,校园中的实际情况却是成批丢掉的废旧衣物和买回来穿过一次便“压箱底”的“一次性”新衣物。过度消费、超前消费成了大学生们的日常,满足购物欲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容易使自身陷入消费贷的套路陷阱,不少非法校园贷利用学生这一心理进行诈骗,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厉行节俭,不仅要闭得了口,管的住手,还要集思广益,乐于实践。当学生到食堂就餐时,可以按份量大小买饭,避免因食量不同造成“被迫浪费”。学生们还能以班级为团体实行“光盘行动积分制”,拍照“光盘”打卡获取相应积分,达到一定数值即可兑换心仪的奖品,让奖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手,推动着每个学生厉行节约;就消费方面而言,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拒绝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杜绝攀比之心,积极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切实体会一针一线的来之不易;为避免闲置物品的浪费,学生们可以通过线上二手市场、线下活动互换资源,让闲置物品“动”起来,让旧衣物“活”起来;同样,共享租借也是解决物品浪费的一个好方法,随需随拿,方便又节约。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也无时不刻地提醒我们节能减排,共享出行。在城市中,步行或骑行不仅节省了公共资源,还能在无形中锻炼身体。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不过一日三餐。对待节约问题,我们应心怀责任。由点及面,由量到质,每人从小事中改,小溪便能汇成大海。一切从实际出发,买饭前问问自己的食量,购物前想想自己的情况,不要造成浪费行为后再羞愧难当,不要让“舌尖上的美味”沦为“舌尖上的浪费”。

珍惜盘中餐,让节约之风吹散浮躁

摘要:  改革的号角驱散了贫困的阴霾,科技的发展渲染了生活的空白。而在秉承着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餐桌似乎总是会理所当然地成为检验社会发展水平的第一道标准。  面对日益丰富的食物,饱腹早已成为历史,对美食的要求越来越高的饕客们发掘出一种全新的享受方式———“吃播”。这种基于互联网直播和短视频的进餐方式采用一人吃饭多人欣赏的形式,为广大食客呈现出享受美食的场景。观众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在食客的讲解和品尝中体会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美食。而食客也可以通过录制大胃王、美食探店等形式各异的视频来赚取人气和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本该带来轻松愉悦的美食视频却在发展中逐渐变了味道。一些食客为了吸引受众强行将自己包装成“大胃王”,采取假吃等方法进行录制。视频中,食客们将远超出自身正常需求的,堆成山状的食物夸张地塞入口中以博取受众眼球。而视频外,这些食物却如同甘蔗渣一样被他们丢进事先准备好的垃圾桶里。大肆浪费不仅偏离了吃播分享、治愈、娱乐的初衷,更反应了一部分国民责任意识薄弱、社会道德缺失的现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益似乎成了人们行事的制高点和目的地。工作聚餐上,近乎全新的饭菜被服务员倒进泔水桶,学校食堂里,还有五六成剩饭的餐盘被随手丢进回收处,写字楼下的垃圾桶早已盛不下装着各式各样食物的外卖餐盒。“我花钱买的,怎么处理你管不着”似乎成了人们对这些剩菜剩饭习以为常的解释。  或许,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社会氛围的浮躁让人们忘却了曾经的疾苦,低估了劳作的艰辛,忽视了那些仍旧处于温饱水平之下的群体,也丢弃了社会责任的重担。然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坚实根基。作为每一名中华儿女,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良好习惯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肩负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责任,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做起,努力使节约在社会中蔚然成风。  经济发展带来的富足不是为了让我们具备挥霍的资本,科技进步带来的粮食高产也不是我们浪费粮食的借口。相比起那些在饥寒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前辈,住有广厦,食有余粮的我们更应该做到心中懂珍惜,眼中有责任,肩上扛重担。尊重他人之劳动,珍惜他人之成果,理解他人之不易,让勤俭节约之风吹散当今社会的浮躁,让粒粒粮食重回盘中,让淳朴之气重归人心。

河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056次访问,全刊已有1432220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