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校园里的景观石

摘要:       这些大气而励志的景观石是河北师大的新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它像银河的星座,镶嵌在新校园的道边、路旁、湖畔,又像巍巍太行的骨骼,为新校园增添魂魄和力量,传递出浓重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新校园里的景观石,根据所处的不同位置,上面刻写的文字也不同,如四方广场东侧的景观石上刻着“百年学府现代书院”,图书馆西侧的景观石上刻着“墨凝”,公教楼北侧的景观石上刻着“怀天下求真知”,还有“尊师贵道”“德厚健行”“格物致公”“洗月”“慧泉”“兰溪”“听枫林”“守正园”“牡丹园”“风华正茂”“春华”“秋实”“晨曦”等等,分别刻在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景观石上,被置于合适的建筑前或路边或风景处。2020年上半年,在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博物馆等部门结合校园行政楼、公教楼、宿舍园区、运动场等地功能属性,因地制宜,新添置了几块景观石,连同原有没刻字的几块景观石,陆续刻上了“实事求是”“知行合一”“事业为上”“以事择人”“科学精神”“笃行”“医者仁心”“更高更快更强”等文字,使新校园人文气息更浓,校园文化氛围更重。  新校园的景观石,文化内涵最浓最重的当属刻有著名校友头像和简历的几块景观石。这些校友主要有傅增湘、齐国樑、王非曼、张之江、王劭廉、吕碧城。对张之江、王劭廉、吕碧城三位校友,我在《用人名命名的新校园道路》中有过介绍,这里仅介绍一下傅增湘、齐国梁、王非曼。  刻有傅增湘(1872—1949)头像和简历的景观石位于北洋路北侧。傅增湘是四川省江安人,1904年创办北洋女子公学、1905年创办北洋高等女学、1906年创办北洋女师范学堂,傅增湘均任学堂总理、监督(校长),后三学堂合并,成为河北师范大学前身学校。1907年在北平创办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傅增湘任学堂总理。他4年创办4所女子学堂,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开教育先河的意义。  傅增湘创办的北洋女子公学为我国最早的女子公立学校,北洋女师范学堂为我国最早创办的女子师范学校,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升格为女子师范大学的学校。傅增湘在创办和发展我国女子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1906年至1910年,傅增湘任北洋女师范学堂总理期间,学堂始设简易科,后设完全科。傅增湘主持女学,在设置课程、制定规章、聘请师资、扩大规模、筹集资金等方面竭尽心力,对办学寄予希望。1908年为简易科78名学生举行毕业式,傅增湘勉励学生:“诸生轻去故里,求学兹土,以短简之时光,习繁剧之课业,诚为人所难能。第学无止境,诸生慎无以为既已毕业,遂沾沾自喜,不复致力于进修”,并勉励学生求学心、公德心、忍耐心,三者既备。学生毕业后,大多数毕业生成为我国第一代女教师,如后来成为北洋政府总统冯国璋续弦夫人的周砥、王光美的母亲董洁如等都从事过教师工作。(参见邱士刚《创校先贤———傅增湘》)刻有齐国樑(1883—1968)头像和简历的景观石位于北洋路北侧。齐国樑号璧亭,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人,1916年1月至1949年8月先后任河北师范大学前身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院长,为我校创建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他是我国近代知名教育家、女子师范教育奠基人,致力于女子师范教育达34年。  齐国樑曾两度赴日本,后又赴美国著名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学位和进行教育研究。这为他开创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他的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对学生施以科学知识教育等方面。女师从小到大、从单一层次办学到多重层次办学都展示着他的办学理念。  在齐国梁的带领下,学校推广“爱的教育”,创建有利于学生成才的教育环境,形成良好校风。当时校训是“勤奋、娴爱、朴勉、婉敬”。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天津沦陷,女师被迫停办。齐国樑院长带领部分教师和学生辗转到西北,与其他高校共同组成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家政系独立设置,齐国樑任系主任,其他师生分配到相关系科教学和学习。在西北的八年办学经历中,齐国梁带领师生克服逃难的离愁、敌机轰炸的威胁、迁校行军的困苦、办学资金的拮据等重重困难,为学校保存下希望的火种,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后回天津的复校。  新中国成立后,齐国樑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1956年至 1968年任政协河北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  刻有王非曼(1897—1977)头像和简历的景观石位于北洋路南侧。王非曼幼名王淑静,山东省德州齐河县安头乡王举人庄人,自幼在家乡接受家学启蒙教育,1923年考取官费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家政学硕士学位。1931年归国,任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教授,成为在中国大学中设家政学系的开先河者。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西迁,先后执教于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师范学院。  1929年,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设立,齐国樑任院长,先设国文、家政两系。1931年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成立后,齐国樑在此集聚了一大批家政学、教育学教师,王非曼是最早海外留学归来的一位。  1934年,王非曼带领家政系师生对天津家庭展开调查,并最终制定了家庭改良的方案。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王非曼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师范及中学家政学科教师,更以言传身教在启发女性智慧、提高女性社会能力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天津沦陷前夕,王非曼随家政系西迁大西北。在西安临时大学期间,王非曼和家政系师生一起,组织抗敌后援会,开展募捐、献金、义捐、义卖等抗日救亡运动,所有募捐、义捐、义卖收入全部捐赠给了抗战将士。1946年6月起,王非曼任西北师范学院家政系教授兼主任。  王非曼在教学上非常注重课程的实用性,所编写的《家庭布置》《家庭管理》《织品与衣服》《服装学原理》等教材,均围绕对将来生活中、教学中“有用”这一目的而论述。  在20多年家政学习、教学、研究的过程中,王非曼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实用的教育思想,既注重理论学习,又讲求动手实践。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将家事学习提高到提升国民素质、挽救民族危亡的高度。(参见戴建兵王永颜《王非曼:治家并非平常事》)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设立的家政系,是中国自办高校设立家政学系之肇始,王非曼教授是创始人之一。2019年,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专业开始招生,相信王非曼等校友创立的家政学在后人的继承和创新中定会焕发出更美的青春。I

河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858次访问,全刊已有1431592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