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漫话“猴戏”

   期次:第518期   作者:之  梓   查看:103   

  “猴戏”,也称“大圣戏”。“大圣戏”的主角是孙悟空。
  孙悟空是猴是神也是人,在舞台上表演时,讲究猴形、仙体、人性三种特征揉在一起,融为一炉。
  说孙悟空是人,是因为他在戏里是一个人格化了的猴子,人的思想感情比猴子的特征更鲜明,更强烈。在他的身上有许多英雄豪杰的影子,他天不怕,地不怕,谁要欺负他,他就跟谁斗,而且非斗到底不可。在水帘洞降伏了七十二洞的妖王,入龙官强要了龙王的兵刃披挂,下地府抓过来阔王的生死薄,一下子勾销了所有猴属之类的死籍,在天官搅乱了蟠桃会,大闹了灵霄殿,打败天兵天将,一鼓作气反下天宫,自称“齐天大圣”。孙悟空一副直肠,心地善良,尊师如父,爱徒如子,除邪扶正,爱憎分明。在十四年的取经途中,身经八十一难,遭受过同伴的陷害,受到过师父的冤枉,可是他为了大局,全不计较。凭着耿耿忠心和一身本领,一路上降服了许许多多的妖魔鬼怪,保唐僧由西天取来三藏真经,平安返回东土。所以说,他的性格、品德、作为,和人没有两样,而且是一般常人所不及的。舞台上对他的歌颂,实际上就是对人间英雄们的歌颂。因此,表现孙大圣都是当成英雄人物塑造,不是当成猴子来演。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少春曾讲过:“演猴戏,像不像猴子是次要的,是不是人的思想感情才是首要的。”
  说孙悟空是神,是因为他是一个天产的石猴。由于他勤学好问,勤修苦练,学就了一身通天本领,神通广大,变化多端。吃了王母的蟠桃,吞了老君的金丹之后,自此与天地同春,与日月同庚。又经过老君炉里那么一炼,炼成铁骨钢筋,火眼金睛。成了一个真正的神猴。所以,在舞台表演时,要演出仙风仙气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舞蹈身段、特技表演以及那些念诀念咒,拔毛叫变等方面。
  说孙悟空是猴,是因为在他身上猴子的特征十分明显。猴形,除脸谱外,主要是形体动作。表演时,动作上要轻快灵活,造型上较人体稍微收缩一点,既要根据自然猴子的体态和惯性,如脚蹬手刨,蜷手蹲腿,东瞅西看,抓耳挠腮等,加以提炼美化,又要根据孙悟空这个典型猴子的需要,去掉那些如爬行、蹲裆、吃虱子等丑态,并且时刻注意着“猴相”的敏捷、风趣、优美、矫健,从活泼机灵中透露出英勇顽强的性格。
  舞台上,各个行当都有自己的表演程式,大圣戏虽是武生应工,但其表演程式却和一般长靠短打武生大有区别,与净、旦、丑行更是大不相同。还有许多表演口诀,如:伸、缩、刚、柔、轻、巧、弹。
  “伸、缩、刚、柔、轻、巧、弹”的功夫,也叫“猴戏七字诀”。这七个字,表现在各种身段舞蹈上。悟空的身躯,除开打、舞棒外,基本上是“上直下弓、上缩下蹲,胸不腆,背不驼,腰以上保持平直,脖颈略向前伸,但要谨防像公鸡走道一样,抬腿伸脖子和落脚缩脖子时,身子要横缩,两肩微向上耸,肩头略往里扣,胳膊适度蜷起,两肘靠近肋,双腿微屈,两个膝盖适度靠扰,脚尖略向里蹩,脚掌着地,脚跟踮起,身子有时虽需稍躬,但不能折腰、拉胯、撅屁股。
  演“猴戏”,要求演员“伸似金刚缩似鼠”,就是说,演员能收能放,能伸能缩,伸起来有“顶天立地”之威,收缩起来又有“入地三尺之形”,无论戳、站、起、落、俯、仰、侧等任何一种身段,都要表现出“轻”。轻,并不是轻飘飘地失去大圣的雄伟气概;柔,也并非是软绵绵的不讲究功架造型,而是使人物刚强的精神气度和演员扎实的表演技巧,自自然然地揉合在一起,让观众感到轻而不浮,柔中有刚,姿势优美,磊落大方。这种功力,在台步上尤其要紧,走动起来,特别是插翎穿蟒,讲究“高抬轻放,起大落小,似走似跳,如弹如跃。跑打起来,特别是穿上智多衣,要求起似飞燕,步似行云,快似旋风,且要招招表现在感情上,步步吃在点子上。跌、扑、翻、腾,要求蹬脚凌空,落地无声。
  演“猴戏”,还要求演员“手到眼到”,意思是说只有手眼紧密配合好,戏才能演活。悟空的手形讲究“捏似鹅头,跨似佛手”,两只手除了稽首打躬念弥陀外,五指极少伸展,除了动手打架外,也很少紧攥拳头,常用“捏”“蜷”两式:“捏手”,掌心朝下,五个指头尖微微捏住,形似鹅头一样;“蜷手”,手心向下,大姆指和中指对扣,五指半伸半捏,形如佛手一般。东张西望时,多是一脚踏地,一足高抬,似“金鸡独立”,但身子要向左或向右稍倾,一手握棍或斜贴胯上或斜背身后,一手遮阳(打凉棚)。如果是眺望,则侧身昂首,双眉微皱,眼光凝视远上方;若是近看,双目平视或俯视,身子略往前探,手可以遮阳,也可以不遮。随着感情的变化,手、眼、身、口、步都有不同的程式,就口、目来说,“喜要逢怒眯要瞪,恨要呲牙气要绷”。喜悦时,身子下蹲,两肘贴肋,二目眯缝,脑袋摇晃,两手在胸前创创倒倒,或两手心相对交错地摆动;大笑时,可将两眼微闭,双手拍膝,原地转圈儿;或躬身提手,或抓耳挠腮,不是眼皮扑扑闪闪眨动,不是眼珠滴溜溜滚转;愤怒时,二目双唇先用力一闭,口目同时猛地张开,若遇见妖魔鬼怪,则怒不可遏,眉头一拧,双眉齐上齐下,进而眼睛瞪大,目不转睛,咬牙绷嘴,演员的眼珠子要滴溜溜地滚转,眼皮要扑扑闪闪地闭,眼睛要锐利有神,炯炯闪光,使人感到孙大圣实乃火眼金睛。
  “猴戏”都是武戏,而且比一般武戏在舞蹈身段、特技表演上难度更大一些。演员要有扎实、多面的武功基础和得心应手的“出手”技巧,还得与同台演员互相配合好。传、投、递、接、交、踢,要达到稳、准、轻、巧、净、险、快,眼明手快,神出鬼没,惊险机巧,引人人胜。武打既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又是神妖炫奇斗法,对观众来讲,则是一次艺术享受。
  “猴戏”在京剧和河北梆子中十分盛行,但京剧、河北梆子的“猴戏”在表演风格上是有区别的。
  大体上说,京剧的“猴戏”多是从昆曲沿袭下来的。剧本、音乐、唱腔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唱词文雅、含蓄,表演随着曲牌词意,边唱边舞,动作灵巧细腻,柔中见刚,虽夸张却又文火;武打,翻得高,跌得稳,打得冲,以整齐严谨,干净利落取胜。
  河北梆子从剧本、表演、音乐唱腔以及脸谱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比方说,剧词通俗易懂,音乐炽热火爆,唱腔慷慨激昂,表演雄健粗犷,具体说便是,剧词通俗,观众一听就懂,容易产生艺术效果;唱起来声高势壮,听起来解渴过瘾;表演上刚中藏柔,见楞见角,气势大,劲头足;打,大幅大篇,真杀猛砍,又猛又冲,激烈火爆。

河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128次访问,全刊已有14343923次访问